为了回馈广大客户,九博(9博)将在官方网站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包括折扣和促销。请密切关注我们的官网公告。九博体育诚挚邀请有意向的合作伙伴与我们联系,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机会,实现共赢。
站在时间坐标轴的起点回首,“为民情怀”宛如熠熠星辰,照亮了这一年走过的“民生路”。
从座椅“上新”,彰显城市管理温度;到新型伸缩缝告别“哐当” 声,让市民“静”享幸福;到以“小井盖”守护大民生;再到处置违章挖掘,切实还路于民……
这一路,有付出的辛勤汗水,更有收获的温暖与希望,它见证了成都道桥人对人民的承诺与担当,也镌刻下民生改善的坚实足迹。
群众事无小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24这一年,道桥监管中心紧贴民心、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以“增添一把椅 温暖一座城”民生项目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家具品质,优化座椅分布,在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关怀。
“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方便了老人接送孙子孙女每天上学路途中的休息……”
2024年1月24日,道桥监管中心收到了一封来自退休老人周阿姨的手写感谢信,字里行间饱含市民对道桥监管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感激之情。
这封“走心”的感谢信,道出一段暖心的故事,同样也记载了城市管理过程中温暖的点滴。
原来,自2024年1月18日,周阿姨通过网络反映青羊区金河路71号-75号没有板凳,路过休息很不方便,希望安装公园长板凳。
接件后,道桥监管中心维护管理科工作人员与来话人核实具体点位后,立即组织监管二所及维护单位到现场复核。经核实,金河路进城方向65号-75号周边有成都市胜西小学及宽窄巷子旅游景点,周边人流量大,街道座椅确实存在座椅设置较少等情况。
道桥监管中心坚持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于2024年1月23日在金河路进城方向75号附近增设街道座椅2处。
“情况反映后,第一时间就得到道桥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研究解决,几天就安排工作人员不畏天气寒冷安装配置了长座椅。”市民周阿姨说,现在有了座椅,这下不用担心走累了没地方休息了,“心里感觉暖暖的!”
街区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空间,街道增设座椅的背后,更是城市管理的人文关怀和温度。
事实上,这不是道桥监管中心第一次进行街道座椅的增补提升。自2020年起,道桥监管中心持续开展“增添一把椅 温暖一座城”的民生项目,精耕细作,为市民生活质量“锦上添花”。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民南路一线设置智慧座椅、特色座椅、通用型座椅等共计290套;天府大道一线设置智慧座椅、特色座椅、通用型座椅等共计361套;一环路南三段(跳伞塔段)设置智慧座椅、运动配套坐凳等共计21套。
道桥监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秉持“小座椅、细关怀”的民生情怀,通过街道座椅增补提升工作,根据市民需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在市管道路的重点路段增设外观美丽、舒适宜人、经济耐久的街道座椅,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如今在成都,一张公共座椅,饱含着一座城市的温情,更藏着这座城市的巧思与细心。
井盖作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一部分,在城市的排水、电力、通讯等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井盖的安全完好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地下设施的运行安全,更关乎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
2024年,道桥监管中心持续秉持“小井盖、大民生”理念,找准精细化管理这一“突破口”,全力推进2024年成都市检查井盖病害治理民生实事,开展井盖日常监督检查,检查井防坠装置安设等工作,认真管好井盖这件民生“关键小事”。
“这个井盖还有些轻微响动,需要再维修加固一下。”在熊猫基地周边蜀龙路、熊猫大道等地,道桥监管中心对一处病害治理后的井盖进行检查。严格治理验收,确保治理成效,为市民呈现可视、有感的幸福安全出行和舒适环境。
2024年,根据成都市政府民生实事和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要求和市井盖办安排部署,道桥监管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眼工作实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按照“连线成片,集中整治”原则和“无缺失、无破损、无沉降、无响动、不跳车”标准,统筹区(市)县监管部门通过“拉网式”精准摸排,常态化技术培训、过程督导,集中整治井盖缺失、松动、破损等问题,并为检查井加装防坠网,增加一道“安全防线”。
在集中治理病害井盖的同时,道桥监管中心持续强化井盖日常督导检查和问题的督办处置。“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立即交办属地井盖统筹监管部门,协调井盖权属单位立即开展病害井盖的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市民群众出行安全。”
2024年以来,道桥监管中心组织实施2024年成都市检查井盖病害治理民生实事目标任务27278座,累计受理网络理政井盖问题4013件,集中处置城市治理管理侧井盖问题23200件。
井盖数量十分庞大,涉及水、电、网络通信等多种类别,材质规格多样,不同井盖的安装、管理、养护、维修责任分属不同权属单位,如何落实井盖管护职责?无主井盖” 该谁管?井盖应急处置时限是多久?
为持续提升井盖管理水平,保障设施完好运行,“守护群众脚下安全”,2024年11月1日,新修订《成都市检查井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新修订的《办法》从完善井盖管理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厘清各行业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内容和边界,明确“管理维护主体负责,行业部门监管,指定机构应急,高位统筹协调”的责任逐级落实工作机制,持续落实各级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维护职责。
例如,《办法》增加了井盖规划设置要求,明确在规划道路机动车道下布置市政管线的,井盖应当避开行车轮迹线。明确了井盖应急处置时限由3小时缩短至2小时。
此外,《办法》还专设一条对权属不明井盖的处置规定。明确了由井盖统筹监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确权工作。细化了权属不明和已停止使用井盖的处置流程,规定了填埋、封存等处置要求。
“新修订的《办法》是井盖管理工作的行动依据,是城市管理过程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举措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具体体现。”
这一年,道桥监管中心积极推进全市检查井防坠装置安设情况,编制《成都市检查井防坠装置安设专项工作方案》,推进防坠装置安设工作,开展对青羊区、成华区等区(市)县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抽查,兜住“最后一道安全防线”;研究既有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井盖响动问题治理技术与配套施工工艺,从材料、工艺、构造等方面提出技术解决方案,探索井盖异响消除方法并开展实验检测与试点验证。
“小井盖”折射城市治理“大民生”。它们安全运行和品质提升的背后,是成都道桥人不分季节、不舍昼夜地精心守护。
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不是空泛的理论,更不是动听的口号,而是渗透到百姓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中的真切感受。一座立交桥噪音大不大,一段人行道好不好走,细微之处的关切,让“民生”有了可以触摸的“颗粒度”。
“只要一有车经过,桥体就会发出‘哐哐’声响,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收到家住二环路南一段郭家桥正街口市民们反映的桥梁异响问题,道桥监管中心迅速对桥梁进行排查,精准锁定异响伸缩缝。
道桥监管中心维护管理科曹师元介绍,鉴于二环高架车流量较多、交通压力大等客观原因,若按照现有工艺工法进行维修,经过车辆长期反复碾压冲击后可能会再次松动,导致病害处置问题不够彻底。“为从根源出发彻底解决桥梁梳齿板伸缩缝异响问题,我们试点新技术——超韧弹性体无缝伸缩缝,对该处伸缩缝进行更换。”
据介绍,超韧弹性体无缝伸缩缝技术工艺,由聚氨酯填充料、支承骨架组件等组成,具有安全可靠、适应桥梁正常的三向运动、汽车通行时舒适性好、降低行车噪声振动等诸多优点。有效解决了过去梳齿板伸缩缝行车噪声大、易损坏、难维护等问题。
经过10天的连续作战,如今,一辆辆汽车平稳地驶过整治后的伸缩缝,车轮与桥面之间的接触变得顺滑而连贯,以往的“哐当”声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为周边居住的市民带来了更多的宁静。
在一环路东五段30号,受建筑广场内地面坡度影响,建筑广场及人行道一遇到降雨就积水较深。周边商户及市民反映强烈,遂自行组织开挖市政道路排水。而未经许可擅自挖掘城市道路行为,现场既未规范打围,也未设置提示警示标志,对市民安全正常出行造成较大影响。
道桥监管中心路政督查工作人员庚即现场处置,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积极协调属地街道办事处及设施管护单位成都城投集团等迅速拟订具体处置方案。
很快,道路恢复了,积水问题解决了,迎来大家连连称赞,“路面不再坑坑洼洼,下雨天路过也不用担心溅一身泥,真是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
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里,藏着的是民生服务的“大温度”,每一个民生小事的兑现,每一项民生工程的落地,都推动着新都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道桥监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努力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让群众的每一件操心事、忧心事、揪心事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城市的核心是人。9博官网 入口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改善民生,贵在日拱一卒的实干;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看到群众有需求、有呼应、有期盼,关键要发挥主动性和前瞻性,将事情做小、做实、做细,在细节处办好民生小事、彰显民生温度。
下一期我们将推出“成都道桥关键词·攻坚”,继续去看“成都道桥人”如何从一座桥到一座城,打一场守护桥梁的攻坚战。